好像从很小的时候,我对于过年就没有什么好的印象了。再小一点,过年可以放炮的喜悦会冲淡那些繁琐的规矩带来的不快乐,后来放炮也变成规矩中的一环的时候,我就对它完全丧失了兴趣。于是过年于我只剩下无尽的繁文缛节。在我去上大学的时候,老爸和我说,知道你这一走再想叫回来就难了,但是每年过年,必须回来。
我对中国人不明理由的传统一直是抱有敌意的,更别说像过年这样会严重限制自由的节日。一般来说,年前一周左右是大扫除时间,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父母会从刚接到你的喜悦中恢复过来,渐渐进入狂躁模式。晚上太晚睡,早上太晚起,不帮忙干活,帮忙干活但手脚太笨,整天宅在家不出门,整天出门疯不知道好好待在家,不认识的亲戚来嫌不够热情,没有做出什么可以供家人吹嘘的成就,刚上大学就找对象,上了大学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找对象,谈了这么长时间还不结婚,结婚这么多年还不要孩子,薪水没有是周围人的好几倍,孩子还不如别人家的聪明……这几天你是世界上问题最多的人。除夕帖对子,放鞭炮,吃年夜饭,看春晚,再放爆竹,不认识的亲戚来,说客套话,去不认识的亲戚家,说客套话,一套流程每步都不能出错。在我看来,上一辈人这样过了一辈子,不能接受任何对传统的侵犯。而对于年轻一代,过年已经成为一种负担。
说这么多,年还是得过。为了避免和长辈正面冲突,必要的流程还是免不了,但多在家待一时,就多一点发生摩擦的可能。也是今天,又被不明的原因嫌弃,眼不见为净,我正好出来看看两年没好好观察过的太原。
空气还是一如既往的差,回来两天鼻子就已经受不了了。天灰蒙蒙一片,空气中有烧焦东西的味道。一回来我就买了 3M 的口罩,戴上,出门。
一夜大雪,路面泥泞,黑的地方黑,白的地方也白。今天是初二,走亲访友的人还很多,街上热闹,我没坐公交车,走过几条街去电车站。小学时候看着盖起来的楼房现在已经旧得墙皮脱落,当年这里的售楼热线就刷在小区的围墙上,价格是 998 一平,现在这里出售的毛坏房也是几倍于这个价格了。往下走,另一个临街小区门口的烧烤摊还是烧烤摊,从中间穿过,隔着口罩还能闻到羊肉串、臭豆腐和其他不知道什么东西混合起来的味道。银行旁边以前因为不查身份证而最受欢迎的网吧已经消失踪影,入口变成了「学大教育」。最大的商场从唐久变成华联再变成唐人德,中间彻底关门过一阵子,后来把一层全部出租给小商铺,上层才存活下来。再走就到了标志性建筑,太钢总医院。从市区打出租车,问去哪,说苹果苑小区,不知道,再说去尖草坪,尖草坪哪里,太钢总医院,那就知道了。这招放在现在已经不好用了,去年年中太钢医院建了新址,大型设备都已经迁移过去,从地图上再搜太钢医院,第一个跳出来的已经不是这里了。从一个陡得不像话的大坡下去再往前走,就到了电车总站。
在杭州待过,坐哪里的公交都觉得是享受。车上不算人多,人人有座。可能是因为我戴着口罩,我旁边的座位空了一路。上来的人都是先看到我旁边的空座,然后又迅速看我一眼,然后不露声色地坐到后面或者其他地方去。于是我干脆放松下来,舒展腿脚,戴起耳机看着窗外。
最大的变化是路。我上高三那年,太原市整个大修路,从学校到家里,辗转好几趟公交车,并且中间还要走路一段,前后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回家。现在高架和环路修好,一路没有红绿灯,自己开车十几分钟就能到。路拓宽了,路边的店铺也换了一拨。只看商场已经不能确定车开到了哪,还好站牌并没有变。我看到途中另一个标志建筑,天主教堂,赶快拍下来,怕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里也会大变模样。
我要去的地方是一个站名叫宽银幕的地方。据老人说,这里是当年第一个可以看到宽银幕电影——相对于 35 毫米普通电影而言,的地方,后来人们就直接以宽银幕指代这里。一下车就是最大也最知名的书店,新华书店。小学时候每个周末坐公交来这里看书,挑书的过程最纠结,先看书名,再看封面,再看前两章,如果都没问题就找个地方坐下来,一下午就过去了。
我舍不得存包放电脑,就进了旁边的咖啡厅。这间咖啡厅地理位置真好,从旁边的书店拿本书出来,转身进来点一杯咖啡体面点坐一下午也是不错。我进去的时候人已经很多,但还有座。轮到我点单,告诉我没有咖啡,我被营业员一句话噎得半天反应不过来。那就,奶茶?她在电脑前,却飞快在纸上记了起来。对不起,电脑坏了,人工收银。好,交钱。银子刚出钱包,咖啡店的灯闪了几闪,灭了——跳闸了。收起银子,出门。
这里距离食品街不远,通过天桥就可以走到那里。街口是有名的担担面店,奶奶在回老家这么多年以后念念不忘的就是这里的担担面。家人说以前我和奶奶来,一人吃四碗。店还在那里,可惜我不是吃货,没什么兴趣,就往食品街里走去。
人真是不少。大部分是同学相跟出来玩。食品街一年还是两年前翻修过一次,门面风格统一,各种小吃大吃都有。印象中也开了一些奶茶店和咖啡店,我就是想找一个咖啡店坐进去待一下午。但是走到头,觉得不错的店人都太多,人少的店也确实少得有理由。拿出手机看了一下地图,嘿,好久没去柳巷了,就在前面。
柳巷可以说是太原城无人不晓的商业街。据说是当年常遇春在逃难时被这里的柳姓人氏所救,后承诺他们当战火来袭,只需在门口插上一根柳枝,明军就会尽心保护。果然不久明军攻入太原城,柳氏走家串户告诉邻里在门口插上柳枝就能免于战难洗劫。明军按照命令,见到插有柳枝的人家,尽心保护,秋毫无犯。邻居为了纪念和感谢柳氏,纷纷把门首的柳枝植于街畔。期年之后,小巷柳树成萌,得名「柳巷」。
我站在柳巷街头,这里的格局让我仿佛自己站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拥尽了全太原最盛的繁华。
沿着步行街走,路过两个电影院,就能到达开业没多久的星巴克,我就会在那里点一杯咖啡,拿出电脑,待上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