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觉得,音乐能承载记忆。听不同时候听过的音乐,那一段的回忆也会随之涌现,就和气味一样。
很久以前,对音乐还没有概念。那时候老姐有一台步步高复读机,还有一个高级到不行的抗震CD随身听。这些基本上是小时候我全部的音乐来源。因为没有经济能力,所以只能听老姐买回来的磁带。印象最深的是后街男孩和西城男孩的那一堆我听不懂的歌。老姐告诉我,老师说想提高英语水平,就要听这些英文歌曲。可是到最后也只能是我在嗞里哇啦地叫唤,她在跟着音乐哼着曲子。后来她的口味变了,我也随着听了一些当时红得发紫的流行歌曲,比如任贤齐,比如孙燕姿,比如林志颖,比如蔡依琳,比如林俊杰,比如周杰伦。我当时最大的困惑是,那么多的事他们怎么就不唱呢,只唱情啊爱啊的,真俗,但是还挺好听的;情啊爱啊什么的,也就只会唱唱追不上啊,或者失恋啊之类的,真俗,但是还挺好听的。这一阶段持续了很久,直到我以要听英语磁带的名义要挟老妈给我买了一台复读机。而且我的比老姐的那台还高级,她的只能复读240秒,我的能复读480秒。
我以为我终于能拿自己的设备听音乐了。但是出去买的第一盘磁带竟然是儿歌大合集,还听得如痴如醉。我可是三年级的人了,竟然躲在被窝里听《一分钱》《黑猫警长》这些歌,还爱不释手的样子。于是我伟大的姐一怒之下把那盘儿歌带洗掉录了整整两面的相声。然后我就开始如痴如醉地听相声。把家里所有的相声磁带找出来一遍一遍地听,马季老先生是我童年的最爱,我还在元旦联欢会上和一哥们儿演过他的相声。扯远了。总之拿着复读机不务正业了好久。终于有一天反省过来,这货应该用来听歌啊。我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完成了一次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但是听谁的呢?看电视上,好像每个人都得有一个自己崇拜的偶像,我该崇拜谁好呢?然后我就把所有的磁带倒在床上,看着专辑封面,打算挑一个偶像,狠劲儿崇拜丫的。最后选来选去,选中了阿杜。放到复读机里,那个沙哑的嗓声一下子就把我震慑了,当时脑子里浮现出的硕大的“牛逼”二字久久不可磨灭。好景不长,回来就被老姐数落一顿,连带我和我的偶像一起笑话了一顿。我只能把他抛弃掉了。
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进入正题,还没有真正说到音乐身上。因为前面真的没什么可说的。后来,受一个哥们儿的影响,渐渐喜欢周杰伦。但那时候才开始喜欢说实话已经很落伍了。我买的第一盘他的磁带已经是《七里香》了,那张专辑里的每首歌我都会唱。《我的地盘》听不懂吧?我连中间的RAP都能背下来。林俊杰在我的心里仅次于周董,他早期的大部分歌我也能完整背下来。随着升入初中,飞儿乐团什么的杂七杂八都一下子涌进来,加上周杰伦和林俊杰这俩人出烂歌的频率增加,就再也没那么喜欢过谁了。 我是上高中以后才第一次去KTV。发现自己真不是唱歌的料。我总结出来自己清唱怎么唱都行,有时候还能陶醉除我之外的一两个人,但只要加上伴奏,那就必须跑调,一点商量都没有。到现在都是这样。信心受打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怎么听音乐。后来机缘巧合,天有不测风云。学校英语节的时候在一个不靠谱的女孩的怂勇之下,报名参加了唱英文歌。当时就脑子里全是青春啊,激情啊,还有你懂的,这类东西。然后后果你就知道了,简直是惨不忍睹。我就像曹操想把赤壁从地图上抹掉的心情一样想把这件事从脑子里抹掉。但是没辙,只能对自己说,呐,出来混呢,开心最重要了…
再后来有一个人给我推荐了陈奕迅的一首歌。因为是写乐评,所以随手Google了一下他的生平,然后就被吸引了。把他所有的歌一首一首翻出来听,一发不可收拾。这是我到现在还一直喜欢的一个男歌手。中间因为受同桌的影响还听了很多后弦和许嵩,虽然也很有才气,不过世俗味道还是太浓,有消费时尚,消费流行的意思,怎么也喜欢不起来。
快要竞赛考试的时候,有时候单纯想拿音乐堵住耳朵,听了很多神秘园和李闰敏。神秘园的一些歌曲好像刻意要营造那种幽远的氛围,匠气太重,反而失掉了音乐本身的风格。李闰敏就像一个哀怨又彷徨的丁香姑娘,热恋的时候听,就会想着这是不是要分手了,分手以后听,想死的心都能有。轻音乐类班德瑞听腻之后,最喜欢的是石进的钢琴曲。仔细听情绪起伏很大,有乐有伤,讲故事一样,很有意思。再到后来,为了不让自己在写代码的时候闭上眼睛,听了一段时间圣歌,比如ERA之类的,旋律熟悉而振奋,效果很好。
在Airplay上随机的时候,听到了传说中的《阿诗玛》,当时和另一个同学差点没笑到钻桌子底下去。在看韩寒的博客时,又听到了熟悉且异样的旋律,才得知左小祖咒这个逆天的歌手。后经包括老罗在内的各路神仙的推崇,我还是接受不了。我的理解能力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慢慢来吧,可能哪一天突然就通了呢。
最重要的都得放在最后说。在老罗演讲后请上了张玮玮演了一首《米店》,非常有感觉,回来搜索发现这首歌出现在李志的专辑里。听过一遍后,又被震憾了。这感觉就像当初看冯唐的文字一样,“我操,书还能这么写!”。这次是“我操,音乐还能这么唱!”。不论词曲,都透露着不羁。第一次听《米店》时候,一直感觉这歌没有唱完。最后一句竟然是上扬的调调。每首歌都挑战你的传统思维,但又不像左小那样直接给你颠覆了,刚刚好。
高晓松说,爱音乐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假期要学吉它,做个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