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式效应与拖延症

阅读时间 ~ 7 分钟

Deadline

蔡式效应

蔡式效应又名蔡戈尼效应,大意是说人们对未完成的工作往往有很深的印象,换个好听一点的说法也可以表述为人们天生有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我在这学期的积极心理学课上接触到这个概念,蔡式效应被看作拖延症的成因之一。

蔡式效应和拖延症

这两者的联系在什么地方呢,其实原理也很简单。心理学认为,人们在全身心地执行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消耗一定的意志力。而如果之前有未完成的工作积压,那么它们就会持续地占用一部分意志力。因此我们不能专注于当前的工作,导致低效,甚至无法开始,即对当前工作的拖延。这将变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只能要么放弃一部分工作,要么完成所有工作,但质量低下。

期中考试周的时候我就经历了一段这样的生活,几个课程论文的 Deadline 逼近,我还完全没有开始,却又要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考试而复习。我想先把论文的事情往后放放,就算过了死线也可以事后补交,先应付考试是要务。但结果是复习效率极低,从考试结果来看也差强人意。

平时我是很注重效率的,这样花了时间却没有收到成效的事情让我十分懊恼。积极心理学刚好讲到拖延症这一节,听完以后觉得收获很多。

解决办法

对于蔡式效应导致的拖延和低效,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解决。先举个例子,你大概有这样的经历:在街上听到一家小店里传来一首口水歌的一个片段,然后接下来一整天你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那一句单句循环。这其实也是蔡式效应的一个体现,解决办法是插上耳机,把那首歌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地听一遍。亲测有效,你可以试试。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抵御蔡式效应的办法就是把未完成的事情做完。那怎么解决像我上面提到的那种情况呢,论文是没写完,但我还有更重要的考试要准备啊,我总不能放下考试去写论文吧?当然不用。用老师的话讲,大脑「很傻很天真」,你其实不用真正地做完这件事,你要做的只是给它一个提示,告诉它「这件事情已经『处理』过了」。具体怎么操作呢?

GTD

GTD 是 Get Things Done 的简写,它是一种时间管理的方法。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见 Getting Things Done: The Art of Stress-Free Productivity 这本书,中文译本是《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它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来对付蔡式效应,让人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当前的工作中。

它要求你首先把所有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称为「搜集」。然后按照任务的类别和特点进行处理归类:马上要做的事、委托别人做的事、要延期的事、要存档的事、要扔掉的事。注意归类这一步很关键,它对任务进行了一定的处理,让大脑认为我们已经完成了对这件事的操作,而其实我们本身并没有执行这件事。一件事情完结,蔡式效应失效,我们大脑中的工作台被清空,专注于执行当前要紧的事。

GTD 是一套完整的时间管理方案,我只是提取其中这一点来说,如果还想了解其他的话可以买本书来看看。另外,推荐这款最经典的 GTD 工具—— OmniFocus ,虽然贵了点,但至今没有任何其他相关工具可以超越它。

GTD 的副作用

用 GTD 的方法可以解决蔡式效应带来的问题,但就如同开头提到的,蔡式效应并不是完完全全不好的东西,它常常是人们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GTD 解决了蔡式效应的副作用,但也要警惕它消除了蔡式效应给我们提供的驱动力。所以常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你信心满满地去作了一大堆计划,但作完计划后你就把它们抛诸脑后,再也没有理会过。原因就是大脑认为你「作计划」的这个动作已经把这些事情完成了。

参考资料

  1. 蔡式效应 (The Zeigarnik Effect)
  2. 罗伊•鲍迈斯特 意志力:关于专注、自控与效率的心理学
  3. David Allen 无压工作的艺术

2019 回顾

![2019](https://blog.mforever78.com/images/2019-review.png)2019 在它听起来还像一个新鲜的年份的时候,过去了。在各大 App 都在尝试为我的 2019 做总结的时候,我突然对好久不更新的博客心生愧疚。2019 在...… 继续阅读

写给塔塔的

Published on January 04, 2017

春风十里

Published on March 19, 2016